在我们的一生中,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。良好的睡眠不仅关乎第二天的精神状态,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根据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《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》,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.2%,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.1亿。
社交媒体上,关于睡眠的讨论层出不穷,诸如“晚上醒了还要不要继续睡”、“睡不着需不需要‘硬睡’”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。这些讨论背后,是人们对睡眠质量的深切关注和担忧。
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,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以及焦虑症和抑郁症等身体和心理疾病的风险,导致情绪不稳定、心理压力增加和认知能力减退等问题,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,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睡眠障碍,以及有哪些方法能够改善睡眠情况。
你有睡眠障碍吗?
多数人都难免会遇到睡眠问题,这些可能由压力、精神紧张、身体不适或药物、咖啡因摄入等引起。短暂睡眠不佳虽会导致次日疲劳和情绪低落,但通常能自然缓解,不造成长期影响。然而,若短期睡眠问题持续加重,可能发展为睡眠障碍,即失眠症。
那么,如何区分偶尔的失眠与真正的失眠症呢?根据《欧洲失眠指南》和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》的标准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:
睡眠时长与潜伏期:
入睡困难:正常的睡眠潜伏期在30分钟以内。如果经常超过30分钟才能入睡,这是失眠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。
睡眠维持:
难以维持睡眠状态: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且难以再次入睡,或比预期更早醒来且难以继续睡眠。
日常影响:
睡眠紊乱导致的问题:如白天感到疲劳、情绪低落或易怒,注意力不集中,严重影响学业、工作和日常生活。
排除其他因素
除了上述三个核心标准外,还需要考虑以下排除标准:
充足的睡眠机会: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机会,但仍然存在睡眠困难。
非物质效应: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,如药物或咖啡因等。
无其他身心障碍:不能用其他共存的身心障碍来充分解释,如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等。
实在睡不着,需要“硬睡”吗?
当发现自己可能失眠时,不要过度焦虑。躺下20分钟后仍然无法入睡时,建议你起床做一些轻松的活动,如简单的按摩拉伸或静坐冥想。直到感到困倦为止,然后再返回床上继续睡觉。
除此之外,下面这些方法会有帮助:
营造优质睡眠环境:确保环境安静、舒适、温暖且暗淡,利用遮光窗帘、耳塞或白噪音减少干扰。
精准设定床上时间:记录睡眠数据,计算出平均实际睡眠时间,并作为床上时间,期间保持平静放松。
灵活制定睡眠计划:若床上时间远超实际睡眠时间,初始可缩短1小时,根据睡眠质量逐步增加,提升睡眠效率。
维持规律作息:建立固定睡眠时间表,无论前一晚如何,都保持相同上床和起床时间,调整生物钟。
床与睡眠关联:床上仅进行睡眠相关活动,如阅读、听音乐,避免使用电子设备。
起床后的冷静活动:中途起床时选择冷静放松的活动,如伸展、阅读,避免刺激性活动和亮光。
控制午睡:限制午睡时间和频率,以10-20分钟为佳,避免影响夜间睡眠。
睡前放松:建立睡前例行,进行深呼吸、冥想或伸展运动,放松身心,促进入睡。
如果经过长期的自我调节,失眠问题仍未得到改善,那么及时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我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。通过综合运用中药、针灸、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,我们为患者提供了全面、有效的治疗方案,并获得了广泛的患者认可。
*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;文中如有医疗内容,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,请勿类推,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,敬请了解;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下一篇:没有了